研究性学习报告:浅谈家乡著名的桥梁|语文研究性课题题目

时间:2021-11-22 22:22:43 浏览次数:1651


研究性学习代表成果

研究课题:浅谈家乡著名的桥梁

本人在小组中的角色:研究和收集资料并撰写学习报告

小组成员:赵**

指导老师:杜**

成果简介

射阳县干秋镇的干秋大桥带有神秘的色彩,而位于射阳县海通镇的射阳河闸则起到挡潮、排涝及通航,兼蓄淡灌溉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射阳千秋大桥还是射阳河闸都告诉我们人类都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充分合理科学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自然里的一切才会以慷慨的胸怀回报人类。

浅谈家乡著名的桥梁

我的家乡在盐城市射阳县,是一个有着美丽传说的小县城。射阳相传因精卫填海而成陆,由后羿射日而得名。射阳是苏北有名的鱼米之乡,因此,河道众多,纵横交错,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射阳河了。

射阳河,古名潮河,又名射陂,也称射阳港,是由射阳湖湖水冲蚀而成的天然河道,河也由此得名。射阳河河道曲折,支流众多,市域内长度 133公里,是里下河地区排水入海的最大

天然干河。为了便于交通,射阳河的干流和支流上架起了无数的桥梁。其中的支流之一的小洋河穿射阳县城而过,上面有兴阳桥、黄海桥、朝阳桥、德发桥…·…一座座桥梁连接着射阳县城的主要街道,使得射阳人民的工作生活井井有条,世世代代繁荣昌盛。

关键词∶射阳县;和谐共处;科学合理利用一、射阳千秋大桥

射阳河干流上的桥梁也有许多,其中位于射阳县干秋镇的干秋大桥带有神秘的色彩,而位于射阳县海通镇的射阳河闸则起到挡潮、排涝及通航,兼蓄淡灌溉的重要作用。

干秋镇是苏北射阳县北部地区的交通接点,历史上一直是靠渡船来回运送乘客及汽车。在交通要道上摆渡,既不太安全,速度又很慢,还受到台风、暴雨、高水位、洪峰等恶劣天气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直至上世纪 90年代初,才开始修建大桥,射阳干秋大桥横跨射阳河南北两岸,大桥全长420.7米,始建于1994年1月,1995 年8月建成通车。从通车之日起,射阳河两岸的群众由此结束了千百年来依靠摆渡的历史,碧波荡漾的射阳河从此天堑变通途。

射阳县千秋镇的干秋大桥其主跨采用 60米系杆拱桥结构,桥面上的三拱造型让雄伟壮观的千秋大桥增添了几分柔美之感。

当年,在建造大桥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令人难以置信,又匪夷所思的真实的灵异事件∶那是1994年5月 28日清晨,建桥工人起床后发现前一天晚上用吊车放到河中心的3根护筒不见了,护筒是用来浇筑桥桩的,一节一吨,共十节,一节节叠放到水里,上面用 4根钢缆固定,10吨重的护筒怎么就不见了呢?建桥时,河面全部封锁,来往船只禁止通行的,在排除了被船撞倒的可能以后,工程指挥部把疑点放到了水下,他们从青岛请来了两名潜水人员,进行水下勘测。在护筒倒塌的东边 20米处,潜水员发现了一个直径3米的大坑,周围分布着5个直径1.5米左右的小坑,大坑深 1.5米,小坑深1米,坑壁光滑,好像是什么动物的栖息的窝。工程指挥部向上级作了汇报,上级作出指示∶一定要弄清真相,确保大桥今后的安全。


首先要得出水下究竟是什么动物以及护筒倒塌的直接原因。于是,大桥指挥部又请来了上海水产学院的4名教授和南京乌龙潭公园的一名角鳖鼋专家,对水下提取物进行现场分析。专家们一致认为,不排除护筒挡住不明水下动物(当时民间传闻都是老鼋)回栖息地的路,(老鼋)将护筒撞倒,因为水下动物有自己固定的航线,一旦发现在固定航线上多了什么障碍物,它会主动前去攻击或者清理。就像人在自己的进出家门口发现一块石头一定要把它搬开一样,护筒虽然重达10吨但水的浮力使原有重量大大减轻,抗冲击的强度也大大削弱。相反,正因为水的浮力,使水下动物的攻击能力大大增强,往往 100 公斤重的海豚在水下能产生1000 公斤冲击力。究竟这水下是不是老鼋,还是河底还存在未知的大型动物?专家们最终没能得出肯定的结论,但有一点专家们是明确的就是水下动物绝对不会影响大桥日后的安全。因为水下动物有它共同的惰性,也就是它发现障碍在清理一两次不见效果之后它就永远不再去碰它。如今,大桥已通车 20 多年,专家们的结论是非常正确的,已经得到了较长时间的检验。

据说∶后来工作人员用老鼋爱吃的食物一路放到水里,吸引老鼋离开桥墩几天,等水泥凝固后,再正常施工;并在千秋大桥北岸,新建一座寺庙。大桥建造历时 20个月,期间量的传闻不断出现,正是千秋大桥造桥工地老量的频繁出现,决定把新的寺庙建在老重经常出没的、靠近其栖息大坑的射阳河边,并将更名为静鼋寺,后来根据宗教部门的建议将静鼋寺又改为菩提寺,现名天福寺。天福寺坐落于射阳县千秋镇境内千秋大桥北首射阳河边,该寺依路傍水,桥寺一体,交通便捷,景色宜人,系盐城市著名旅游景点千秋鼋影的姊妹景点之一。

现在经过干秋大桥时仍然可以看到,寺庙前有一对联∶天命有常禅师指路,福如射水寿鼋永年。

充满神秘色彩的射阳千秋大桥让苏北这座小城更增添了几份魅力,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深思∶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人类应该尊重大自然里的一切生物,地球不只属于人类,它属干一切生物,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二、射阳河闸而位于射阳县海通镇的射阳河闸也叫共青桥,是江苏中部里下河地区主要排水干道射阳河出海口的挡潮闸,主要作用是挡潮、排涝及通航,兼蓄淡灌溉。登上瞭望台,可观海上日出,看港口码头,嗅着带有海腥味的空气,望着射阳河水奔涌入海的状观景色,别有一番风味。

射阳河闸

由苏联专家设计建造,为建国初期的江苏省第一座挡潮闸,共 35孔,总长500 米。射阳河闸宛如一条彩虹,横卧于射阳河上,它的上游是碧波荡漾的射阳河,下游是浊浪排

空的黄海水,河海一闸之隔。闸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闸下桅杆林立,百舟竞发。


射阳河闸于1955 年9月开工,1956年5月竣工。射阳河闸修建在 3m 深的粉砂土地基上,以下为软细砂质黏十。主要建筑物有挡潮闸、上下游引河、拦河坝及海堤等。挡潮闸建干河道裁弯取直段,上下游引河全长1.9km。射阳河闸按100年一遇设计,1000年一遇校核。设计水位组合时最大泄流量为 4630 立方米秒,校核水位组合时为 6340 立方米/秒。闸顶高程按设计及校核不同运用条件下的潮位定为 7.5m,附近海堤堤顶与之平齐。闸型为胸墙式水闸。闸孔,共 35孔,其中通航孔2孔,总净宽 350m。中间 33 孔的底板,每3孔一联。闸的总长为 410.10m。每孔设10m×5.5m 弧形钢闸门,挡御海潮。两端均为一孔一块底板,闸孔设双扉直升式平面钢闸门,平潮时开闸通航。启闭机为电动、手摇卷扬式启闭机,共 37台。全闸采用平底板筏基。为防止粉砂十地基液化,闸室底板下采用封团式木板析,下端直达软细砂质黏十层∶下游翼墙底板前端也打木板桩防渗。岸墙和翼墙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空箱式挡土墙结构。拦河坝全长457m。施工先用柴石枕护底平堵,再用柴土石枕、十包平堵与立堵相结合进行,最后填十成坝。

射阳河闸与后建的新洋港闸等,使里下河地区改变了高潮顶页托、海水倒灌的状况;排水标准已提高到5年一遇以上;湖荡河港蓄水得到控制,灌溉水量不再流失,拦截地方径流,减少淮水补给量达 30亿立方米,一般年份直接受益的水稻田达 46.67万公顷。射阳河建闸后,潮波发生变开形,加之过闸下池流量和湖流量减少,闸下道泥沙逐年淤和、出流不畅。经 40 多年运行,水闸的排涝能力比初期减少 1/3 以上。经采取冲淤保港、闸下河段裁弯取直等措施,才渐趋稳定。

建闸 60多年来,先后抗御了多次台风高潮和严重旱灾袭击,为流域范围内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2005年 9月实施了射阳河闸加固改造工程,工

程总投资 2798万元,2007年已通过工程技术验收。射阳河闸作为市近代大型建筑群,被市政府批准授予"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称号。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市首个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水利工程。2018-2019 年又一次对射阳河闸加固翻修,现在的射阳河闸焕然一新,桥身更加牢固而又充满了古色古香的韵味,它横卧在射阳河上继续担任着交通枢纽和挡潮、排涝及通航,兼蓄淡灌溉的重要使命。

三、总结

几十年来这两座大桥为射阳以及周边县城人民做出来重大的贡献,它们和人民的生活以及生产息息相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无论是射阳干秋大桥还是射阳河闸都告诉我们人类都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充分合理科学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自然里的一切才会以慷慨的胸怀回报人类。

参考文献∶

1.蔡洪卿,张元刚.射阳河闸畔的水文化建设【J】.人民珠江,2008,29(6)∶61-62.

2.徐鸣,史恒,吕国芳.射阳河闸闸门多模式控制的设计与实现【J】. 水电与抽水蓄能, 2007,31(5):76-79.

3.朱建伟.江苏射阳河闸旅游经济发展对策【J】.水利经济,2006,24(3)∶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