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8-27 22:25:10 浏览次数:861
研究性学习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包括选题、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到大学或科研机构由专家指导进行科研实践,撰写研究报告、答辩等一系列过程,是一种综合性的课题研究活动。
01 | 研究性学习四大要素
项目化、体系化、完整化、成果化是非常重要的几个要素,而且一定是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教育主管部门办的研究性学习才有更高的含金量,社会培训机构办的是完全没有用的。但是目前看来,大部分孩子不具备研究性学习成果,或者说所谓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是在学校做的某一个小项目,不具备先进性、权威性的特点。
02 | 综评允许入围报名条件
很多学校综评材料审核的时候,是比较看中创新潜质的,创新潜质怎么体现,科技特长、研究性学习代表成果,最能说明问题。我想这个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具备这样的研究性学习代表成果,肯定会对孩子入围综评,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研究高校招生简章,我们可以发现,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将“双一流高校研究性学习”经历,放在与五大学科竞赛省级一等奖及以上奖项同等重要的位置,被列为允许报名条件。
但是很多学生家长、甚至学校领导还在学习和观望中,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还不理解,加上一些学校软硬条件的限制,部分家长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江苏省很多高中学校还没有完全普及,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和报告弄虚作假情况非常普遍,这个就非常严重了。简单的说,没有还好,作假必被抓。
03 | 成绩好≠不需要
还有的家长会问,我孩子成绩特别好,是不是不要这个也没关系?
这个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几乎所有顶级高校的特殊类型招生简章要求中都有关于“中学阶段参加科学研究、科研实践、研究学习”等表述。再和大家区分一下研究性学习和研学活动这两个不同概念。
研究性学习是就某个主题开展的深入、专业的,从题目确定,到信息资料收集,到研究讨论,到得出成果的系统性学习。而研学活动是偏向于到高校开展参观、游览、座谈、讲座、交流等浅层次的、了解层面的活动,更符合社会实践活动的范畴。研学活动并不能作为高校多元录取在学业水平、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方面的证明材料。
04 | 高校or课题
再回答一个问题,申请参加研究性学习,到底是以选择高校为主,还是选择课题方向为主?
我们认为对双一流高校研究性学习的选择上,如果对某个高校特别感兴趣,又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方向,那应该是两全其美。但是更倾向于建议学生选择跟未来专业相关的课题方向,部分高校的招生简章有相关要求。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不少家长有一种误解,认为申请某一个高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该高校出具的证明今后只对这个高校招生有作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双一流高校研究性学习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高校关注的学术科研实践能力的证明,所有高校都认可。
上一篇: 研究性学习在综合评价面试中的作用
下一篇: 综合评价招生简章中的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