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9-09 23:02:16 浏览次数:318
项目式学习究竟对孩子意味着什么?项目式学习究竟是怎样的真实的学习形态?当大家一哄而上,争相贴标签式的实践时,更需要了解PBL中的迷思,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PBL。
“做项目”≠“项目式学习”
在众多迷思中,“做项目”就等于学生在进行“项目式学习”这一点,毫无疑问最具有迷惑性。
在项目式学习中,孩子的学习,一定是与项目的完成同时进行的。如果项目式学习,聚焦的不是学习,那就不是真正的项目式学习。
计划、调查、合作、问题解决、迭代修改、转换、编辑,还有数不清的“PBL”式动词,如同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一样,需要成为项目式学习内在的要素。
这些要素是借助知识的学习,来实现和达到目标的。最具光芒的是:项目式学习所聚焦的学习,其实是一个过程以及跨越一定时空的成长,然而项目的结果,只是反映过程和成长的物体而已。
教师应该设计项目?
很多人认为: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任务,而不是孩子。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如果一味将项目式学习的设计,推到教师的身上,那课堂依旧回到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
项目式学习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倾听孩子的声音。
美国巴克项目式学习研究院提出,项目式学习的八大黄金标准之一,就是“Student Voice and Choice”,即孩子一起来作出有关项目的决定,包括如何开展学习和工作、制作什么产品等。
项目式学习是主食,不是甜点
很多情况下,我们把项目式学习认为是学校课程的补充,锦上添花而已。
审视课程和教学,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中,概念学习、主题学习、单元学习是一个高频率词汇,而且如今很多教材是按照主题编排。
当教师设计教学,是从主题思考的话,那项目式学习就能无缝衔接并有机渗透其中。
在某种程度上,项目式学习是课程学习的核心,驱动教学。项目式学习,并不是在传统教学后,附加出来的有趣的活动,而是灵魂和主线。
当我们说起“项目”时,不仅指的是具体、最后被制作的产品,而是整个对于某一个驱动性问题或挑战回应的过程。
项目式学习弱化课程标准和知识学习?
很多人会认为项目式学习是弱化“学”,强调“做”的。这也是项目式学习更多地存在于边缘活动或者非主流学科之中的原因。
巴克项目式学习八大黄金标准的核心就是聚焦孩子的学习目标,包括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内容、技能以及对于概念的深度理解。经研究:孩子通过项目式学习记忆知识和概念的效果要远远高于传统的学习方式。
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能否提出此学科或者主题的本质问题和概念,是衡量项目式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准。孩子通过问题解决、方案设计、产品制作等高阶认知策略和行为,加深对学科概念的深度理解,并实现在真实情景下的迁移和应用。
项目式学习需要昂贵的投入?
如今,技术发展已成为推动教育变革或者学习方式转变的力量。
确实,教育改革离不开技术和投入, 技术的融入一定会强化项目式学习的优势,拓展学习的广度,甚至促进项目式学习的个性化学习,但是项目式学习并不是技术的奴隶,离开了技术会寸步难行。
我们并不能潜意识地认为技术是“非常有必要”,更不能被认为没有技术会影响项目式学习的效果。关键是,项目式学习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技术。孩子的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等素养的养成并不是依赖技术生成的,而是依靠参与、体验和反思才能真正习得的。
有了项目式学习,传统的教学不再需要?
项目式学习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灌输式,传授式、讲解式等等,但是,不是说要彻底将这些方式赶出课堂,项目式学习只是要改变这些方式占领课堂,一统天下的形式。
在项目式学习的某个环节或者说某个学科的一定主题,传统教学方式还是具有一定优势。就像有意义的讲解、基于情境的传授,依旧能够促进孩子认知结构的变革,促进孩子对于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项目式学习一定要分级评估?
项目式学习是长时间的学习任务,而不是一个活动,所以要认识评估在项目式学习中作用和价值。
如果教师认为孩子能够从最后的产品或者手工作品的评估分级受益的话,那就评估分级;如果教师认为口头或者笔头的反馈有意思的话,那就那样做;如果教师认为来自社区或外部的某个专家的反馈会有帮助的话,那试一试。
评估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固定的。只有当评估真正产生促进作用,才有价值。
孩子必须制作“面向真实世界”的产品
真实性是通常在项目式学习提到的词汇,真实的世界,真实的场景,真实的产品。
真实,不仅需要与真实世界联系起来,更要与孩子的真实收获和内心世界联系起来,所以项目式学习并不是一定要以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产品为终极目标,而是从孩子的需要出发,否则就变成了基于现实问题解决的教学,而不是真正的项目式学习。